《也許,我們就是倫敦》

IMG_2168

IMG_2169

格林威治時間把我弄得一塌糊塗。 在倫敦追回來的時間,這幾天全部要靠軀體償還。

倫敦,是我最珍貴的回憶。
倫敦,亦曾仍是我的夢想。
曾經,過去。仍舊,依然。 妳們,大概,一樣,夢想。

也許,霧與水是我們的眼淚。
也許,路與燈是我們的記認。
也許,光與暗是我們的沙漏。
也許,你和我是倫敦的乘客。
倫敦,不再是一個人的快樂。

旅程。 一個人的旅程,隨心所欲,總知任性。
一起走的旅程,需要讓步,共同進退。
如果,世上還有人決定往同一目的地,大概是緣份。
緣份,沒有威逼,沒有強行。 我們,就此放任,放縱快樂。

迷路。 一個人迷路,只能強忍,假裝熟稔。
一群人失散,假裝振靜,心亂如麻。
如果,世上還有人有緣發現與你失散,怎能還安心。
迷失,我也試過,妳也試過。 終點,也許是便條,也許在面前。

讚美。 一個人讚美,就像手掌,一手不響。
所有人拍掌,要有大量,才有迴響。
如果,世上仍然有人欣賞一生的美麗,就不要自大。

美麗,必須謙卑,也需感謝。
分享,除了品味,更需品德。
妳們會在怎樣的時候會想起我呢? 我從沒打算控制妳們應該擔當的人生。
但我總是,總是提醒妳們,不要走過我的不堪。
因為,世上還有值得的事要做,還有愛你的人。

在離開倫敦的前一刻。 「你就真的打算丟下我們嗎?」
我,怎會呢。
路,只要擁有終點,就不會迷失。 親愛的,妳們就像我的弟妹。
只要,想起我,妳們就不會再害怕。

—2012.03.08

最近,特別想妳們。

梁衍奇 Inky Leong

梁衍奇 Inky Leong 數位創作人 倫敦作家約翰‧伯格(John Berger)在著作《講故事的人-The Story Teller》曾經提及:「我從不曾想把寫作當成一種職業。這是一個孤栖獨立的行動,練習永遠無法積蓄資曆。寫作不過是去接近所寫經驗的行為,正如(但願)閱讀是去接近所寫文本的一樣。」 order to promote Macao fashion culture, he actively participates in all kinds of social charity activities, to let the society increase their sense towards fashion, which has caused good influences to Macao fashion industry and led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global fashion culture to a different level.

Submit a comment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