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我們都會失敗

我不擅長談論成功。

因爲我目前暫時沒有看見自己人生有成功完成一件事。
而且,我家的每棵植物也長得不怎麼樣。
至少,未死。

在我2022前的幾年前,回想起每晚都在異地,
與每一位不認識的新面貌吃飯、喝酒、唱歌;
每一晚我與他們從第一秒相識,
至少都八小時起跳,
如果像他們的語氣與風度來說,
我根本就是花費了他們數億的上落。

從那些喝酒的風度與歌藝表現來說,
壓力不比任何人少。
在眾目的眼底,每個人都似是披甲上陣,
當然積極。
但是,我發現沒有人喜歡談論失敗。

失敗,是我們最赤裸的部分。

我們都是人,會肥會瘦會腫,會小器會憤怒,會妒忌會自私;
小時候我極討厭暴露缺點,自從我學會獨自生活以後,
我發現,如要比較,我與當時所有同年紀的孩童,在他們眼中都是失敗的。
所要比較,這些家長當然也覺得我未必能像他們心愛的寶貝一樣珍貴。
可是,我從小時候就已經知道,那些人們「成功的定義」。

「睇你好得幾耐。」
熟的朋友一定聽過我講這句說話。

認真的。
同樣地從小到大,警惕自己的一句說話。

沒有人能夠成功談論自己一輩子,
以及把成功談論成為自己一輩子。
如果世上還有一種永遠的成功;
我會請問返Steve Jobs ,華為可否Airdrop。

世界上成功的定義,相處在不同的頻道;
我們當然會失敗,在別人不同的期望下;
猶如一杯茅台與一杯紅酒,
乾下去,我們根本不一樣。
微妙是,醉了我們才聊起失望與失敗沒有與任何人不同。

那些我們談論的成功與成就,
如果能換成追求失去與失敗,
這更像人生。
就似那些血淋淋被潑動的靈魂,我都一一用眼淚洗禮完成;
沒有成功,或多或少依然堆在心裡的唱片箱裡頭,
有天傷心,我不怕回味多一次。

HEllo , It’s ME.
好老套,我沒有很成功,但我從來沒有敗給昨天的自己。

如果真的要談論我的成功,
至少,我養家裡那堆植物,都未死。
而且,仲高咗。

梁衍奇 Inky Leong

梁衍奇 Inky Leong 數位創作人 倫敦作家約翰‧伯格(John Berger)在著作《講故事的人-The Story Teller》曾經提及:「我從不曾想把寫作當成一種職業。這是一個孤栖獨立的行動,練習永遠無法積蓄資曆。寫作不過是去接近所寫經驗的行為,正如(但願)閱讀是去接近所寫文本的一樣。」 order to promote Macao fashion culture, he actively participates in all kinds of social charity activities, to let the society increase their sense towards fashion, which has caused good influences to Macao fashion industry and led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global fashion culture to a different level.

Submit a comment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