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許多時間都在模仿別人,
然後再模擬過來自己的生活。
從原生家庭的背景,潛意默化的觀念與價值觀;教育中學習的德行、知識與觀點;群體中的習性、輿論與共嗚;工作上的成就感與存在感;愛情裡頭,渴望雙方都追求的安全感...
所有以上我們都需要經過時間。
摸索、模仿、模礙;
歷煉足夠了一定程度,
你開始能擺脫模仿,嘗試創新一套屬於自己的生活。
要擁有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
其實是非常容易的。
先不要想得自己太有品味或是獨一無二。
你去的米芝蓮餐廳我可去可不去,
但有極多時候,我可是覺得老街巷口轉角的麵檔,非去不可。
為什麼說到模仿,我會聊起餐廳?
因為在現代最易模仿的社交技能。
就是去你去過的餐廳,試你試過的菜。
告訴大家我還生活得不比你差。
其實模仿也是我熟能生巧的技能,
從模仿中,我不是學會了扮演與假裝;
反而是訓練了我敏感的洞悉力,
慢不經心的觀察力;
這些對模仿行為的理解,
令我更進一步了解自己是什麼人,
同時,更令我更清晰知道自己,
不想成為什麼人。
泡在疫情兩年裡時間,
沉澱了不少對於自己、友人、情人、家人的關係;
我想脫離模仿帶給我生命的意義,
我想一切都是我想過的人生;
關於未來如何艱辛、如何快樂、如何憤慨;
我都急不及待。
因為,許多時候;
我故意刪除很多個我了。
今晚這首歌,模仿的歌,到我獨唱了。